顺序号 |
编号 |
总账科目 |
明 细 科 目 |
一、 |
|
来源类科目 |
|
1 |
101 |
应征税收 |
按税种设。 |
2 |
109 |
应征其他收入 |
按收入种类设。 |
3 |
121 |
多缴税金 |
|
4 |
191 |
暂收款 |
按暂收款性质设二级明细,按户设三级明细。 |
二、 |
|
占用类科目 |
|
5 |
201 |
待征税收 |
上解单位、双重业务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户、按税种设:入库单位按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税种设。 |
6 |
209 |
待征其他收入 |
上解单位、双重业务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户、按收入种类设:入库单位按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收入种类设。 |
7 |
211 |
减免税金 |
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设:双重业务单位和入库单位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按减免性质设。 |
8 |
221 |
上解税收 |
按税种设。 |
9 |
229 |
上解其他收入 |
按收入种类设。 |
10 |
231 |
待解税金 |
入库单位按各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设:其他核算单位不设。 |
11 |
241 |
在途税金 |
入库单位按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税收和其他收入大类设:双重业务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税收和其他收入大类设。 |
12 |
251 |
入库税收 |
按预算收入科目有关类款项和级次设。 |
13 |
259 |
入库其他收入 |
按收入种类和级次设。 |
14 |
261 |
提退税金 |
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设:双重业务单位和入库单位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按提退性质设。 |
15 |
271 |
待清理呆账税金 |
上解单位、双重业务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户、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设:入库单位按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设。 |
16 |
279 |
待处理损失税金 |
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设。 |
17 |
281 |
损失税金核销 |
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设。 |
18 |
291 |
保管款 |
|
顺序号 |
编号 |
总账科目 |
明 细 科 目 |
一、 |
|
来源类科目 |
|
1 |
101 |
应征税收 |
按税种设。 |
2 |
109 |
应征其他收入 |
按收入种类设。 |
3 |
121 |
多缴税金 |
|
4 |
191 |
暂收款 |
按暂收款性质设二级明细,按户设三级明细。 |
二、 |
|
占用类科目 |
|
5 |
201 |
待征税收 |
上解单位、双重业务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户、按税种设:入库单位按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税种设。 |
6 |
209 |
待征其他收入 |
上解单位、双重业务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户、按收入种类设:入库单位按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收入种类设。 |
7 |
211 |
减免税金 |
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设:双重业务单位和入库单位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按减免性质设。 |
8 |
221 |
上解税收 |
按税种设。 |
9 |
229 |
上解其他收入 |
按收入种类设。 |
10 |
231 |
待解税金 |
入库单位按各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设:其他核算单位不设。 |
11 |
241 |
在途税金 |
入库单位按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税收和其他收入大类设:双重业务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税收和其他收入大类设。 |
12 |
251 |
入库税收 |
按预算收入科目有关类款项和级次设。 |
13 |
259 |
入库其他收入 |
按收入种类和级次设。 |
14 |
261 |
提退税金 |
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设:双重业务单位和入库单位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按提退性质设。 |
15 |
271 |
待清理呆账税金 |
上解单位、双重业务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户、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设:入库单位按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设。 |
16 |
279 |
待处理损失税金 |
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设。 |
17 |
281 |
损失税金核销 |
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设。 |
18 |
291 |
保管款 |
|
顺序号 |
编号 |
总账科目 |
明 细 科 目 |
一、 |
|
来源类科目 |
|
1 |
101 |
应征税收 |
按税种设。 |
2 |
109 |
应征其他收入 |
按收入种类设。 |
3 |
121 |
多缴税金 |
|
4 |
191 |
暂收款 |
按暂收款性质设二级明细,按户设三级明细。 |
二、 |
|
占用类科目 |
|
5 |
201 |
待征税收 |
上解单位、双重业务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户、按税种设:入库单位按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税种设。 |
6 |
209 |
待征其他收入 |
上解单位、双重业务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户、按收入种类设:入库单位按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收入种类设。 |
7 |
211 |
减免税金 |
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设:双重业务单位和入库单位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按减免性质设。 |
8 |
221 |
上解税收 |
按税种设。 |
9 |
229 |
上解其他收入 |
按收入种类设。 |
10 |
231 |
待解税金 |
入库单位按各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设:其他核算单位不设。 |
11 |
241 |
在途税金 |
入库单位按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税收和其他收入大类设:双重业务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税收和其他收入大类设。 |
12 |
251 |
入库税收 |
按预算收入科目有关类款项和级次设。 |
13 |
259 |
入库其他收入 |
按收入种类和级次设。 |
14 |
261 |
提退税金 |
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设:双重业务单位和入库单位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按提退性质设。 |
15 |
271 |
待清理呆账税金 |
上解单位、双重业务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户、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设:入库单位按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设。 |
16 |
279 |
待处理损失税金 |
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设。 |
17 |
281 |
损失税金核销 |
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设。 |
18 |
291 |
保管款 |
|
顺序号 |
编号 |
总账科目 |
明 细 科 目 |
一、 |
|
来源类科目 |
|
1 |
101 |
应征税收 |
按税种设。 |
2 |
109 |
应征其他收入 |
按收入种类设。 |
3 |
121 |
多缴税金 |
|
4 |
191 |
暂收款 |
按暂收款性质设二级明细,按户设三级明细。 |
二、 |
|
占用类科目 |
|
5 |
201 |
待征税收 |
上解单位、双重业务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户、按税种设:入库单位按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税种设。 |
6 |
209 |
待征其他收入 |
上解单位、双重业务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户、按收入种类设:入库单位按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收入种类设。 |
7 |
211 |
减免税金 |
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设:双重业务单位和入库单位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按减免性质设。 |
8 |
221 |
上解税收 |
按税种设。 |
9 |
229 |
上解其他收入 |
按收入种类设。 |
10 |
231 |
待解税金 |
入库单位按各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设:其他核算单位不设。 |
11 |
241 |
在途税金 |
入库单位按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税收和其他收入大类设:双重业务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税收和其他收入大类设。 |
12 |
251 |
入库税收 |
按预算收入科目有关类款项和级次设。 |
13 |
259 |
入库其他收入 |
按收入种类和级次设。 |
14 |
261 |
提退税金 |
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设:双重业务单位和入库单位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按提退性质设。 |
15 |
271 |
待清理呆账税金 |
上解单位、双重业务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户、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设:入库单位按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设。 |
16 |
279 |
待处理损失税金 |
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设。 |
17 |
281 |
损失税金核销 |
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设。 |
18 |
291 |
保管款 |
|
(一)预缴税款通知单:
预缴税款通知单 |
|||||
|
|
|
|
|
编号: |
编制单位: |
|
|
编制日期: |
|
金额单位:元 |
纳税人名称 |
|
代码 |
|
税款所属期 |
|
税种和收入种类名称 |
品 目 名 称 |
本次预缴税款金额 |
|||
|
|
|
|||
|
|
|
|||
|
|
|
|||
|
|
|
|
填制人: |
注:凡是应申报的纳税人由于各种情况先缴款后报送申报表的,在缴款或填开税票的同时,由纳税人或税务征收人员填制本通知单,作为会计核算应征税金的原始凭证。本单联数各地自定。
(二)应征凭证汇总单:
应征凭证汇总单 |
|||||
|
|
|
|
|
编号: |
编制单位: |
|
编制日期: |
|
金额单位:元 |
|
科 目 |
应 征 金 额 |
应 退 金 额 |
抵缴金额 |
||
合计 |
其中: |
合计 |
其中: |
||
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填列 |
|
|
|
|
|
|
|
|
编制人: |
注:各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在编制应征凭证汇总单时,应将本期增加应征税金的应征凭证(包括征前减免凭证)和减少应征税金的应征凭证分别汇总编制应征凭证汇总单。对于反映应退多缴税款的凭证(即除出口应退税款和减免应退税款以外的所有应退税款凭证)和实际抵缴多缴税款的凭证,必须将应退金额和实际抵缴税款金额也分别列入本汇总单内。本汇总单各栏填列方法如下:
1.增加应征税金的应征凭证汇总单的编制
(1)应征金额合计。根据所有增加应征税金的原始凭证(包括征前减免纳税申报表)中的应征和减免税额汇总填列。不包括抵顶欠税减免。
(2)查补税金。根据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税务行政复议决定书、法院判决书、审计决定书、财政监督检查处理(处罚)决定书等应征凭证中的应征查补税额、滞纳金和罚款汇总填列。
(3)应退金额合计。根据申报结算和汇算清缴应退税款的纳税申报表、应退税款的申报(缴款)错误更正通知书、应退税款的税务处理决定书、应退多缴税款的复议决定书、法院判决书、审计决定书、财政监督检查处理决定书及小额税款退税凭证等应退税款凭证的应退多缴税款汇总填列。不包括减免应退和出口应退税金。
(4)缴款错误应退。反映申报无误缴款有误而发生的应退税金。根据申报(缴款)错误更正通知书中缴款环节发生错误而造成的多缴应退税金汇总填列。
(5)抵缴金额。根据纳税申报表及所附的退税(抵税)申请审批确认书中的实际抵缴本期应征税额数和退税(抵税)申请审批确认书及申报(缴款)错误更正通知书中的实际抵顶欠税额汇总填列。不包括减免抵缴税款数和留抵税额抵顶欠税数。
2.减少应征税金的应征凭证汇总单的编制
减少应征税金的应征凭证汇总单,汇总反映税款征收前发生的应征税金减少数。该汇总单仅“应征金额合计”栏有发生数。根据留抵税额抵顶欠税批准文件、定期定额户核准停业通知书、调低定额的定额税款调整通知书、多申报但税金未缴的申报(缴款)错误更正通知书等凭证中的应征税金抵减数汇总填列。
(三)征前减免凭证汇总单:
征前减免凭证汇总单 |
||
|
编号: |
|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金额单位:元 |
||
科 目 |
按 减 免 性 质 列 栏 |
|
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填列 |
|
|
|
编制人: |
注:征前减免凭证汇总单反映所有征前实际减免的税款。根据汇总期内载有征前减免的纳税申报表的减免税款数和按减免税批准文件抵顶欠税的减免税额汇总填列。
(四)上解凭证汇总单:
上解凭证汇总单 |
|||||
|
|
|
编号: |
||
编制单位: |
编制日期: |
金额单位:元 |
|||
科 目 |
上 解 税 金 数 |
待 处 理 |
经清算依法注销欠税数 |
||
合计 |
其中: |
||||
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填列 |
|
|
|
|
|
|
|
|
编制人: |
|
注:由于结报前的税款损失和经清算依法注销的欠税也都发生在征收过程中,为便于全面完整地反映税款申报后的征收和上解情况,各编报单位应将征收人员结报前发生的损失税款以及经清算依法注销的欠缴税金,根据损失税款报告单和法定清算报告及注销税务登记通知书等,一并汇入上解凭证汇总单内反映。本汇总单各栏填列方法如下:
1.上解税金数合计。反映本汇总期内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代征代售单位(人)和自收税款的税务征收人员自行直接向银行缴纳的税金总额(包括应在乡(镇)金库入库的税款)。按汇总期内的所有税收通用缴款书、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专用缴款书、出口货物税收专用缴款书报查联及代征代售单位(人)和税务征收人员自行汇总缴纳的汇总专用缴款书收据联或汇总划解税款清单汇总填列。
2.收回呆账税金数。反映本汇总期内又收回的已确认的呆账税金数。按征收呆账税金的税收缴款书报查联汇总填列。
3.待处理损失税金。反映本汇总期内征收人员结报前发生的损失税款数。按结报前的损失税款报告单汇总填列。
4.经清算依法注销欠税数。反映本汇总期内纳税人解散、破产、撤销经法定清算仍未收回而依法注销的欠税数。按法定清算报告及注销税务登记通知书所注销的欠税数汇总填列。
(五)待解凭证汇总单:
待解凭证汇总单 |
|||||
|
|
|
|
|
编号: |
编制单位: |
|
编制日期: |
|
金额单位:元 |
|
科 目 |
结报待解税金数 |
待解税 |
待解税 |
待解税 |
|
合 计 |
其中: |
||||
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填列 |
|
|
|
|
|
|
|
|
|
编制人: |
|
注:本汇总单各栏填列方法如下:
1.结报待解税金数合计。反映本汇总期内扣缴义务人、代征代售单位(人)、税务征收人员向税收会计结报的税款现金和追回及赔偿的损失税款现金总数。按结报现金的税收完税证、罚款收据、票款结报单、印花税票销售结报单、代扣代收税款报告(或代扣代收税款凭证)和损失税款追回及赔偿收据汇总填列。
2.损失追回及赔偿。反映本汇总期内追回及赔偿的损失税金数。根据损失税金追回及赔偿收据汇总填列。
3.待解税金上解。反映本汇总期内税收会计向银行汇总缴纳的待解现金和存款税款数(包括应在乡(镇)金库入库的税款)。按本期税收会计填开的所有汇总专用缴款书收据联汇总填列。
4.待解税金退税。反映本汇总期内从库存现金中支付的小额退税数。根据税收会计办理的小额税款退税凭证汇总填列。
5.待解税金损失。反映本汇总期内税款库存现金和存款发生的损失数。根据库存现金和存款的损失税款报告单汇总填列。
(六)入库凭证汇总单:
入库凭证汇总单 |
||||
|
|
|
|
编号: |
编制单位: |
|
编制日期: |
|
金额单位:元 |
科 目 |
乡(镇)级收入 |
县(市)乡共享收入 |
||
合 计 |
其中: |
合 计 |
其中: |
|
按预算收入科目有关类款项填列 |
|
|
|
|
|
|
|
填制人: |
(七)退库凭证汇总单:
退库凭证汇总单 |
|||
|
|
编号: |
|
编制单位: |
编制日期: |
金额单位:元 |
|
科 目 |
级 次 |
按退库性质列栏 |
|
按预算收入科目有关类款项填列 |
|
有减免退库的,还应在“减免退税”栏下按减免性质列明细栏目。 |
|
|
|
填制人: |
(八)记账凭证:
记 账 凭 证 |
|
|||||
|
|
填制日期: |
|
凭证编号 |
|
|
摘要 |
总账科目 |
账页 |
二级或明细科目 |
借方金额 |
贷方金额 |
附原始凭证 张 |
|
|
|
|
|
|
|
合 计 |
|
|
|
|
|
|
会计主管: 记账: 审核: 填制: |
|
附件二:账簿格式
(一)总账格式:
总 账 |
|||||||
总账科目名称: |
|
|
|
|
第 页 |
||
××年 |
凭证编号 |
摘 要 |
借方金额 |
贷方金额 |
借或贷 |
余 额 |
|
月 |
日 |
||||||
|
|
|
|
|
|
|
|
(二)发生额分析多栏式明细账格式:
明 细 账 |
|||||||||||
二级科目: |
|
|
|
|
|
第 页 |
|||||
××年 |
凭证编号 |
摘 要 |
借方 |
贷方 |
借或贷 |
余额 |
发生额分析栏 |
||||
月 |
日 |
|
|
|
|
||||||
|
|
|
|
|
|
|
|
|
|
|
|
(三)日记账格式:
日 记 账 |
|||||||
|
|
|
|
|
|
|
第 页 |
××年 |
凭证编号 |
摘 要 |
对方科目 |
收 入 |
付 出 |
余 额 |
|
月 |
日 |
||||||
|
|
|
|
|
|
|
|
附件三:会计报表格式
(一)税收资金平衡表:
税收资金平衡表 |
|||||
编报机关: |
|
年 月 日 |
金额单位: |
|
|
资 金 占 用 |
资 金 来 源 |
||||
科 目 |
年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科 目 |
年初余额 |
期末余额 |
按占用类总账科目列 |
|
|
按来源类总账科目列 |
|
|
合 计 |
|
|
合 计 |
|
|
局长: |
处(科、股)长: |
复核: |
制表: |
|
(二)应征税金明细报表:
应征税金明细报表 |
|||
编报机关: |
年 |
月 |
金额单位: |
项 目 |
本 月 |
累 计 |
|
合 计 |
其中:查补税金 |
||
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列 |
|
|
|
局长: |
处(科、股)长: |
复核: |
制表: |
(三)入库税金明细报表:
入库税金明细报表 |
|||||
编报机关: |
年 |
月 |
|
金额单位: |
|
项 目 |
本 月 |
累 计 |
|||
合计 |
中央 |
地方 |
其中:查补税金 |
||
按预算收入科目有关类款项列 |
|
|
|
|
|
局长: |
处(科、股)长: |
复核: |
制表: |
|
(四)在途税金余额明细报表:
在途税金余额明细报表 |
|
编报机关: 年 月 金额单位: |
|
项 目 |
期 末 余 额 |
按税收和其他收入大类列 |
|
局长: 处(科、股)长: 复核: 制表: |
(五)欠缴税金明细报表:
欠缴税金明细报表 |
|||||
编报机关: |
|
年 |
月 |
金额单位: |
|
项 目 |
期 末 余 额 |
增值税留抵税额 |
|||
合 计 |
缓 征 |
往年陈欠 |
本年新欠 |
||
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列 |
|
|
|
|
|
局长: |
处(科、股)长: |
复核: |
制表: |
|
(六)减免税金明细报表:
减免税金明细报表 |
|||
编报机关: |
年 |
月 |
金额单位: |
项 目 |
本 月 |
累 计 |
|
合 计 |
按减免性质列栏 |
||
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列 |
|
|
注:减免性质分为:新办企业、校办企业、福利企业、涉外企业、其他减免。 |
局长: |
处(科、股)长: |
复核: |
制表: |
(七)提退税金明细报表:
提退税金明细报表 |
|||
编报机关: |
年 |
月 |
金额单位: |
项 目 |
本 月 |
累 计 |
|
合 计 |
按提退性质列栏 |
||
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列 |
|
|
注:提退性质分为:出口退税、减免退税、汇算清缴和结算退税、误收退税、提取代征代扣手续费、其他退税。 |
局长: |
处(科、股)长: |
复核: |
制表: |
(八)呆账税金余额明细报表:
呆账税金余额明细报表 |
|
编报机关: 年 月 金额单位: |
|
项 目 |
期 末 余 额 |
按税种和其他收入种类列 |
|
局长: 处(科、股)长: 复核: 制表: |